或许是职业病,每次到餐厅吃饭,我都会忘我地钻研餐厅的酒单,这常常让周围的朋友们感到些许不耐烦。现在,他们都习惯早几天就把餐厅的酒单给我先看看,并且笑我:“这样你也可以跟我们说几句话,而不是埋在你的酒单中”。
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我今年会再次花几个星期的时间醉心于Tatler“s Best Restaurants Guide Book 的酒单。我是真心喜欢细阅酒单。细细品读,便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差别与乐趣。譬如有些酒单很像超市的购物单,闷得要死;有的则令你着迷,带你的思想及味蕾去探索新的产区及味道。
当然,每个人对酒单都会有不同的要求:有的着重价格,有的喜欢尝鲜,有的人则追求美酒与佳肴的完美配搭。对于少数像我这般对酒如此着迷的人而言,酒单有如食谱一样有趣。在对酒单上琳琅满目的葡萄酒垂涎时,我亦会分析酒单的风格,并对酒单能把这么多别具心裁的选择排列得井井有条而感到赞叹。
让我们来思考一下,究竟什么是理想的酒单。首先它应当精心布置,便于查阅不同种类、年份及价钱的各种选择。我们必须抱着严谨的态度才能对酒单作出批判性的评价。这与阅读一本书,以及研究其文学价值,完全是两回事。我会用酒评家的角度,以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对酒单评分。和葡萄酒一样,我会以100分为满分,用以下的准则为酒单打分:
种类和选择:酒单必须提供不同价钱的选择。好的酒单亦要配合餐厅的档次和顾客群,而且要留意酒单不是越长越好。酒单应该按风格、地区和造酒商来排列。总的来说,无论是按杯还是按瓶去卖,酒品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。
售价和价值:在香港,自带酒的文化非常盛行,这就要求餐厅酒的价钱必须合理,才能吸引顾客。不只在香港,全世界的酒的售价通常是来货价的3至6倍。以一瓶价钱超过2000港元的酒而言,合理的售价应该是来货价的两倍,而比较便宜的酒,则应该低于来货价的3倍。所谓的价值除了售价以外,也和选择有关。
核心主题:和乐谱一样,酒单应该有一个贯穿整个始末的主调。一间扒房应该以Cabernet Sauvignon作为主调,并提供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选择;而海鲜餐厅则应该提供多款没有放在木桶酿制而又清新的白酒;日本餐厅则可以选择有年份的香槟和勃艮第白酒。无论酒单是长还是精简,酒单的主调都会揭示品酒师和采购员有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。精选的酒单表现了这里的强项、独特性和个人风格。
创新和独特性:酒单可以很公式化,也可以很沉闷。如果一张酒单上能够提供一些有趣而罕见或者是比较不出名的酒,那肯定加分不少。独特的表达手法和详尽的解释能吸引顾客去尝新,也可以令他们不被长长的酒单吓坏。其他吸引顾客的新方法包括提供令人惊喜的葡萄酒优惠,wine flights或者是试饮等等。
美酒与佳肴:香港很少有餐厅考虑,酒单选择是否和自己的菜式搭配。要是酒单上的酒能和菜单上食物的味道产生共鸣,效果将会像交响乐团的乐器一样,为你的感官带来多重的感受。那么,把心思放在这方面的餐厅就是非常值得称道的。